查看原文
其他

“大头娃娃”再现,疑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究竟应该怎样给孩子选奶粉?

欢迎关注👉 圣洁的世界 2021-10-25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曝光:大量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场事故受害婴幼儿达四万人,也让每一个中国家长十年怕井绳。


12年后,“大头娃娃”事件竟然再一次发生:很多湖南郴州家长称在孩子长期服用一款名叫“倍氨敏”的特殊配方奶粉后,出现了拍头、湿疹的症状。有些孩子的头颅异常发育、体重迅速下降,已经变成了“大头娃娃”。


但这一次,不是奶粉出事,而是销售人员把固体饮料当特医奶粉卖给家长给婴幼儿当配方奶食用。


在这里向不良商家表示最强烈的愤慨和谴责!必须对不良商家的欺诈行为严惩不贷,绳之以法!

奉劝各位家长积极掌握育儿的科学知识,不要长期看观看娱乐搞笑节目,会拉低你的智商;一不小心你就上当受骗了!


视频:母婴店推销“假奶粉”,忽悠孩子喝了两年饮料!

湖南电视台《经视焦点》


固体饮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更不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蛋白质和营养素含量远低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法,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属于特殊食品,在我国实行严格注册管理和出厂批批检验,质量安全有保障。消费者选购婴幼儿食品,要注意查看标签标识,选购合适的产品。



如何识别真假奶粉?



应该说,这起事件与十几年前的“大头娃娃”事件有不同之处,此前的“大头娃娃”纯属劣质奶粉造成的。而这次的“大头娃娃”与奶粉无关,因为受害者吃的不是奶粉,而是一种固体饮料。


家长们看到这条新闻也是心惊肉跳——我买的特殊医学用途奶粉是真的么?应当如何选购奶粉,才能确保孩子的营养和健康安全呢?这里给家长们几点建议。


1

仔细阅读标签并查询



购买任何食品都应当仔细阅读标签,不要轻信广告和推销员的说辞,婴儿奶粉或特殊医学用途婴儿奶粉更应如此。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7718)要求所有产品都应当“在醒目位置清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此婴儿奶粉绝不可能标注“固体饮料”。


家长选购时可以留意外包装上的“婴幼儿配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或类似含义的字样。而且如果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还会标注适用人群。


同时,真正的婴幼儿奶粉(包括特殊医学用途的)在我国实行严格的注册管理和出厂批批检验制度,市场抽检频繁,是有较好的安全保障的。


通过产品外包装上的“国食注字”8位数字注册号,可以在市场监管总局官方网站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检索批准产品的信息,点击进去还能看到产品详细描述。


没有标注册号或者查询不到相关信息的产品,有可能尚未注册或假冒、伪造,千万别买。


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网址 http://tsspxx.gsxt.gov.cn/tyyp/tyindex.xhtml,能查到而且信息对得上的才靠谱


2

如何对待孩子过敏症状?



家长需要对过敏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合理期待。并不是孩子一出现湿疹等过敏症状就一定要用水解配方,一定要先去看医生。因为实际门诊中,经常碰到以为自家孩子牛奶蛋白过敏,但其实并不是的情况。就算过敏,也要医生根据过敏的程度,给出喝氨基酸奶粉还是深度水解奶粉的建议。


而且,随着孩子长大、免疫系统发育和添加辅食,过敏症状和过敏谱会随之改变。2岁以下婴幼儿是牛奶蛋白过敏的常见人群,但50%~90%会在6岁后转为正常。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应当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并适时调整。


3

如遇医生推荐产品需警惕



如遇医院推销婴儿奶粉,家长也要保持警惕。为保障母婴权益、推广母乳喂养,我国卫生部门明令禁止医院、医生推销母乳代用品(俗称婴儿奶粉)。除非孩子有特殊需要使用「特医奶粉」。「特医奶粉」是针对有特殊医学状况婴儿设计的奶粉,所以「特医奶粉」需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普通家长不具备识别出婴儿不同医学状况的能力,建议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食用「特医奶粉」。


视频:「特医奶粉」怎么选?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吧

推荐 👉  触目惊心, 你的疏忽等于孩子的悲剧!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